找到相关内容77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索达吉堪布:《二规教言论》讲记(10)

    无论是外缘、都不能摧毁这种誓言。誓言坚定的人,别人也会特别信任,平时在做事过程中,这些人非常可靠,众人都很相信他的话;有些人誓言不坚定,今天想这个,明天想那个,任何人也不敢相信他。所以在修行过程中,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世规|佛规|做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8/02/13025620503.html
  • 宗教行为与宗教现象(下)

    差别,全部消失。这才是无我,才能从生死、烦恼中得到澈底的解脱。  ·常自观心不动,见一实相。  如坛经坐禅品:“外于一切善恶境界,心念不起名为坐,见自性不动名为禅。”“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”心无外缘,仅有不动,这时是清净的、无相的,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,即实相观。维摩经弟子品:“不放三界现身意,是为宴坐,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,是为宴坐,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,是为宴坐,心不住,亦不在外,是为宴...

    释圣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4848136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漫谈

    世间万法都是由而起。就是网络,重重无尽的。   缘起是一切事物产生的原因。万物因缘而起,因缘而生。   就是条件。有缘就是条件具备。   2.发生的关系也是。因缘。条件是因,关系是。不要伤害,要保护和爱惜。   为因,外缘为果。一切存在都是由各种而生。   缺一不可。没有主体。一切客观事物的产生,没有造作者。   “只知其一,一无所知。”   3.众缘和合。任何事物不是独立存在...

    觉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32753894.html
  • 论天台止观的修证

    的毒素。(12)食用变质的食物。  2.。①.如饮食不节、暴饮暴食。②.纵欲贪爱。③.生活方式不当或坐禅的方法不对。④.常发脾气。⑤.疲劳过度。6.忧郁烦闷。⑦.紧张恐惧。⑧.焦虑。9.心理不平衡...本文把所有的禅法,以次第浅深给予体系化。同时在第二章中把方便分为外方便和方便,即二十五方便为外方便,与摩诃止观说法一致。方便是说明在坐禅修证的过程中,出现种种内在的障碍予以注意,此与摩诃止观不同。...

    了法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5455046.html
  • 唯识学中的自识问题

    论义收摄到“识分说”的构架重新解读的结果。只是始自陈那的唯识今学,才从理论上为“识分说”的成立提供了可能。因为在著名的短论《观所缘缘论》中,陈那通过对“所缘缘”、即心识所之境相的反思性考察,认定其...分缘见分以及自证分与证自证分的互缘,均属心识的证,故皆为现量。这样,建立心识四分,既避免了无穷回退的过失,又确保了唯识学理的周延完备,故此说得到了奘门学者的推许。  熊十力先生曾指斥四分说为“...

    傅新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2259951.html
  • 身、受、心、法——四个察觉的对象(3)

    自在地做许多事,甚至十分努力及忙碌地做许多事,但却没有忧虑或压力沉重的感觉。以正见观之,忙碌是由所生的事,那些在“近”来说大多是外来的。但忧虑及压力的产生,除了那些外来之缘外,最主要的仍是自己内在的执著,是因为当事人没有把四念处修好,充分看清外缘与的分际,故为境所转却不了知。一旦了知(透过身念处,心念处及受念处),才知道真正使自己苦恼者不光是生活、工作或老板,最主要的还是“自己”。紧张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2867729.html
  • 依噶顿巴派,观想世间无常共有五种基本的思想

    :  暇满人身极难得,既得能办人身利,  倘若今生利未办,后世怎得此圆满?  既具足外缘,有善知识,也具足,已得暇满故。今生若是不修,后多生轮回中,暇满难得。又今生时短,不知无常死亡何时到来,行者...净命资具,所谓如法衣服、饮食、诸坐卧具及病医药等。  以上为《瑜伽师地论》中所说。  三、思惟义大  如今人身已得,佛法亦闻,具足暇满,若不发起为究竟利乐而修清净法之心,仅于现世未死之间,为除苦得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3868596.html
  • 有部三世实有法体恒有上的体灭说和用灭说

    不能不说是思想上  的错误。  二○、二、一六,芝峰译自大正大学学报第八辑  (注 1)婆沙论卷七十七,正理论卷五十二,俱舍论卷二十  ,显宗论卷二十六。  (注 2)的生相,外缘的六因四,都是...过未诸法  的识,不是二缘缺了一缘吗﹖----以上是教证。  再次所谓「有境果」者,识的生起必有其境,境若没有  识即不生。倘是没有去来世法底实体,当去来世法的场合  上就没有了所,则能的识...

    佐伯良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971354.html
  • 种姓之本有、新熏之诤

    则是在陈那三分说的基础上,建立证自证分。认为见相二分是一重关系,对于心的全体来说,是比较外围的一部分,到了自证就是核心,属于,而缘亦有能所。能为证自证,所为自证。这又是一重关系。由此两重关系构咸...言道外,不遮境”。[4]  又  “故唯识言有深意趣,识言总显一切有情各有八识,六位心所,所变相见,分位差别,及彼空理所显真如,识自相故,识相应故,二所缘故,三分位故,四实性故。如是诸法皆不离识,总...

    寂肇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2273996.html
  • 弘一法师与念佛法门

    法师从小就受到佛教的薰陶,念佛的举动在他还是孩提时代就已经有之。但是这仅是法师的外缘或助缘,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他的或内因。法师出家后的事佛生涯里,念佛思想是他的佛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,也是他...一心念佛,获证三昧,我执自尔清除。”  1926年(47岁)手书佛号赠日本竹居士,并作题记。  1927年(48岁)师与当代净土宗大师印光法师见面。又自题菩萨号,由上海佛学书局影印流通。  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弘一|弘一大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0737301140.html